本文目录一览:
- 1、拉丁美洲的执政党何为左派何为右派?
- 2、张宏良:巴西左转---拉美穷人的又一伟大胜利
- 3、在拉美国家政坛上的左翼领导人,为何会让美国深恶痛绝?
- 4、拉美现象的基本特征
- 5、拉美“向左转”,欧洲“向右转”
- 6、美国对拉美政策和战略意图的演变轨迹
拉丁美洲的执政党何为左派何为右派?
1、左右派的划分 左派主张革新,希望改革旧体制,建立新的意识形态;右派倾向于保守,强调社会秩序和渐进改革,维护传统价值观。 左倾与右倾 在左派内部,左倾代表同情劳动人民的进步思想;而“左”倾则指过度激进、脱离现实的倾向。右倾则指低估革命力量、妥协原则的倾向,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
2、右派最明显的是美国、英国,税收较低,市场自由度很高,利益分配比较侧重社会上层。可以说没有绝对的中间派,都是偏左或者偏右,这都属于正常的政治理念。一个稳定繁荣的正常国家一般不是正统的左派就是正统的右派占领导地位。极左最明显的是朝鲜、红色高棉,利益分配要求绝对的平等平均。
3、左派由于社会地位比较低,通常主张变革,所以左派一词又有进步的含义,而倒退保守者称为右派。这就是政治上左右划分的第二层含义。
张宏良:巴西左转---拉美穷人的又一伟大胜利
1、张宏良:巴西左转是拉美穷人的又一伟大胜利 2022年10月30日,巴西大选落下帷幕,左翼政治家卢拉成功击败极右翼现任总统博索纳罗,成为巴西历史上第7位左翼总统,也标志着南美7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已全部实现了左翼执政。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无疑是拉美穷人的又一伟大胜利。巴西左转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拉美地区普遍面临着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
在拉美国家政坛上的左翼领导人,为何会让美国深恶痛绝?
1、这主要是拉美国家政坛的左翼领导人倡导和我国以及俄罗斯结交良好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自古以来拉美国家与美国就有着格格不入的矛盾,所以美国才会对其深恶痛绝。而由于我国和拉美国家日益亲近的外交关系,甚至被美国国务卿抨击为新帝国主义列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2、是美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一旦委内瑞拉切断对美国的石油供应,不仅直接影响美国国内石油供应,而且在国际石油市场也将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波,这也是查维斯敢与布什叫板的一张“手中牌”,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对委直接干涉的后果。
3、智利与其他拉美国家不同,在政变之前有长期的民主宪政史,鲜见军人干政。一些政治观察家将军政权的血腥行动归咎于非极端措施无法推翻的民主制度。1976年9月,智利形势引起了国际关注。前智利驻美国大使,阿连德政府内阁成员奥兰多·勒特里尔(Orlando Letelier)在华盛顿特区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
拉美现象的基本特征
1、拉美现象的基本特征为:国家的财富和利益的特权由财团控制。中产阶级发展不起来。中产阶级在 10-15 %之间徘徊,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在 80 %以上。多数人不能进入现代化。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还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另一个关键特征是多数人无法进入现代化社会。在拉美,贫富差距巨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均衡发展,还引发了社会问题,甚至导致社会动荡。许多人无法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福祉,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综上所述,拉美现象表现为增长与发展的分离,现代化的表面繁荣与实质不平等之间的矛盾。
3、腐败现象在拉美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殖民时代已有之,到了最近30年,随着市场开放和私有化进程的加快,权力寻租现象尤为猖獗。官僚、商人和国际资本组成一个个带有垄断性质的分利集团,他们垄断经济资源,操控舆论,影响政策制定,并从中牟取暴利。
4、换言之,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当前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不应对保持或改善未来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
拉美“向左转”,欧洲“向右转”
1、拉美“向左转”,欧洲“向右转”分别指的是拉美地区政治风向偏向左翼,而欧洲地区政治风向偏向右翼。拉美“向左转”拉美地区的“向左转”主要体现在多个左翼候选人在国家选举中获胜。以巴西为例,前总统、劳工党候选人卢拉?达席尔瓦在大选中击败现任总统博索纳罗,成功赢得选举。
2、但他是否有足够时机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尚不确定,其未来政策走向也不明朗,所以无法确定天主教接下来是向左转推行更开放自由的路线,还是向右转回归保守传统。
3、查韦斯早在2011年就表示,拉美多位左翼领导人身患癌症,很有可能是美国利用其掌握的先进生化技术向这些领导人下了毒手。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巴拉圭总统费尔南多、巴西现任总统迪尔马·罗塞夫、巴西前总统卢拉这些左翼的拉美总统都身患癌症。
4、与此同时,整个拉美地区女总统的人数增加到了10人,进一步延续了拉美政坛女人“当家”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美国对拉美政策和战略意图的演变轨迹
美国对拉美政策和战略意图的演变轨迹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1823年门罗主义提出: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了国情咨文,提出了“门罗主义”,强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不容许任何欧洲国家再次干涉或建立殖民地于美洲大陆,并将任何干涉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东欧剧变,华约解体,苏联解体,战后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结束,美国的主要对手消失了,两霸变成了一霸,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90年代,无论在拉美,还是在全世界,美国的霸权地位达到了顶峰。
承接孤立政策,防御性外交声明的呱呱坠地门罗主义最开始是作为一个防御性的外交声明提出的。18世纪末的美国刚刚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国内形势仍不稳定,还未完全脱离对欧洲殖民地的经济依赖。
本文来自作者[covision]投稿,不代表共绘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o-vision.cn/zixun/202509-1162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共绘号的签约作者“covision”
本文概览:本文目录一览: 1、拉丁美洲的执政党何为左派何为右派? 2、...
文章不错《拉美左翼回潮(拉美左翼回归)》内容很有帮助